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课程

课程名称: 刘泉红:深化国企改革的经验与思路 
课程热度: 350
课程时长: 3天
课程分类: 变革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询价
 刘泉红:深化国企改革的经验与思路


我今天从四个方面跟大家做个交流。第一,我们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和现状;第二,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表述;第三,讲一下国外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第四,从国家层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和经验

 

首先,我们看一下我们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以及有哪些好的经验。我们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是从1978年开始的,在刚开始的阶段,可以说是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也没有什么西方国家的经验可以搬过来的情况下,就是我们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那样一种状态下,我们开始推进这个事的。我把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改革探索时期。从1978年到1992年,这个时期先后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像这个试点是在四川进行的。然后推行经济责任制,然后是两部的利改税,主要是把这个上缴利润改成所得税等这些税收的事。还有像一些经济联合,把企业的拨款改成银行对企业贷款等。通过资产经营、租赁、股份制试点等这些改革措施去增强企业的活力,调动员工投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真正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得到转变。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像承包经营责任制,主要是在一些中小国有企业中进行的。

 

第二,制度创新时期。就是从1993年到2002年,在这个阶段一个标志性的事就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就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样一个目标,可以说直到今天,我们的国有企业还在朝这个目标去努力。十五大进一步提出来,要对公有制的含义全面认识,就是说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整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并且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不足,就是说国家经济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整个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了制度创新的阶段,很多的企业也在这方面进行了试点,或者进行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

 

第三,品质完善时期。从2003年以后一直到今天,十六大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接下来就是在政府机构中明确了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体制完善的时期。

 

我们可以看一下,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改革,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有哪些。

 

第一,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有企业承担了很多的社会成本,或者说半社会的成本,很多情况是一个企业落户在一个地方,经过发展变成了一个城市,它是无所不包的,从办食堂、幼儿园、托儿所、学校,甚至到火葬场都要办,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小社会,所以说在改革的过程中,他要把那一块剥离出去,也存在和地方政府有一个博弈,有一个利益交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国有企业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巨大的贡献。 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推动了我们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二,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我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也不再是在所有领域都占有绝对控制地位,或者是国有资本也不是在很多企业都是绝对控股的,所以说整个的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反而通过这种有放大效应的改革,它的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可以说整个的竞争性领域到今天来说,跟原来相比国有经济的比重已经在显著地下降。那么在国有经济的分布范围比原来明显的缩小、比重大幅下降的同时,国有经济的总量大幅增加,它的经济效益、质量和争能力在明显提高。从地区国有经济的布局变化情况来看,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说从国有工业产出的资产和地区分布来看,我们的东部地区,从2003年到2012年国有经济明显有一个下降的过程,下降了4.5个百分点,我们的中部和西部都是处于上升的态势。东北那种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比重原来一直比较重,它也是处于下降的态势。

 

第三,增强了中国经济的总体国际竞争力。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的生产力非常落后,那时候跟英美那些发达国家的实力差距是非常悬殊的,跟日本那些国家也都是没法比的。那么,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之后,有很多具有较强实力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都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整个的国家的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我们今天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排到世界第二了。

 

第四,理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都在履行职能,从组织上实现了政府与国有资产经营的分离,同时其他部委所属的一些国有企业也是逐步与原来的部委脱钩。

 

我们回头看一下,这三十多年国有企业改革有什么值得我们总结的经验。我总结了几点。

 

第一,坚持了先易后难、试点推广这么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道路。

 

我们的改革没有像苏联那样,追求一步到位,我们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先易后难,然后不断实验的过程。 同时,也没有国外的经验可以照搬,通过在局部试点,发现问题,然后修正,等到条件成熟了以后,再整体推广的方式,也是有明显的中国特色,避免了照搬西方的那些做法,导致水土不服的困境。

 

第二,观念和理论上的创新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力。回顾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过程,在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上,不管是从政策研究层面来说,还是很多学者提出的新思想,都有很多方面的创新。我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理论,还有股份制、企业的破产、兼并,包括我们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身份,这些东西都是随着我们改革进程的推进在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就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突破了理论上、观念上的禁区。所以我们整个的国有企业改革才有一些持续的动力机制在里面,认识上也可以说得到了不断的飞跃。

 

第三,坚持重点突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改革进入到一定阶段以后,不能回避所有的问题,必须去触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就像产权。要区分轻重缓急,要把握力度和节奏,该抓主要矛盾的时候我们就抓,把那些影响和带动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给它解决了,改革才能取得一些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就是正确地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这是必须的,虽然它可能是老调长谈,但是大家都在说,因为你整个改革还是有一个发展的动力,改革最终的落笔是为了发展,改革之后要发展,稳定可以说是基本前提。改革过程中在稳定方面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出现一些群体性事件,要是这种事情反复出现的话,有可能我们的改革就要面临着倒退,甚至于风险。所以说稳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